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卫生健康综合 > 医政医管

自治区体育局 ?足彩胜负彩关于促进广西“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意见(试行)

2020-08-31 16:15     来源:足彩胜负彩医政医管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桂体20206

?

自治区体育局 ?足彩胜负彩关于促进

广西“体医融合、资源共享

实施意见(试行)

?

各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卫生健康委:

为全面贯彻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决定><“健康广西2030”规划>的通知》(桂发〔2017〕10号)精神,切实发挥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现结合广西实际,就促进“体医融合、资源共享”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体育、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按照健康广西建设部署要求,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优势,坚持改革创新、突破障碍,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加强体医融合与非医疗健康干预,进一步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体育强区和健康广西建设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立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基层体医融合服务网络,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基本实现县级全覆盖,逐步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机构业务协作机制。培育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体医融合专家库、健身指导方案库与运动处方库。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增强,体质明显改善,全民健身在促进健康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健康干预的重要手段。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86%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及以上。

到202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机构业务协作机制更加完善,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县级全覆盖,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1%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及以上。

?

(三)主要指标

促进广西“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意见主要指标

项目

序号

指标

期限内容

指标性质

2022年

2025年

建立和完善“体医融合”服务网络

1

设区市建设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配备专业人员和标准化器材

14个

14个

约束性

2

县(市、区)建设国民体质监测站点,配备专业人员和标准化器材

80个

111个

约束性

3

创建自治区级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基地

1个

2个

约束性

4

设区市建立“体医融合”指导服务中心

8个

14个

约束性

5

县(市、区)建立“体医融合”指导服务中心

60个

111个

约束性

6

自治区三医院建立运动康复和科学健身专科门诊

2个

5个

约束性

7

设区市在重点医院开设运动康复门诊

14个

28个

预期性

“体医融合”人才培养建设项目

8

全区培训医务人员

2000人(次)

4000人(次)

约束性

9

全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4000人(次)

8000人(次)

约束性

10

建立体医融合专家库及专家人数

100名

200名

预期性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项目

11

将国民体质测试项目纳入医院体检项目的医院

10家

18家

预期性

12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

14个市、50%个县(市、区)

14个市、 100%个县(市、区)

预期性

13

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

持续开展

100%完成

预期性

14

建立广西运动处方库

持续开展

100%完成

预期性

打造“体医融合+互联网”项目

15

全区建设“体医融合+互联网”服务平台

14个

111个

约束性

16

实现体质健康测试、运动风险评估和健身网上下单服务功能

持续开展

100%完成

约束性

“体医融合”科普宣传建设项目

17

编制发布《广西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指南》

100%完成

约束性

18

定期组织开展大中型科学健身知识讲座等各类运动促健康活动

2次/每年

3次/每年

约束性

19

遴选建设体医融合知识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宣传基地

3个

5个

约束性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和组织网络,健全体医融合服务体系

1.加强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站点的建设。依托本级体科所、体育院校、体育场馆、医院体检中心等,每年建设一批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站点,配备专业人员和标准化器材,全区建设数量达到县级全覆盖,逐步构建成网络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强化自治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质和疾病检测、运动能力评估、科学健身指导、创伤治疗、康复疗养、运动减肥等多元功能与服务。引导和支持乡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及体育健身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

2.建设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创建不少于2个自治区级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基地,梳理和研究运动处方和健身项目并推广应用,开展健康评估、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训及健康指导服务。依托卫生健康、体育、医疗机构等部门资源,设区市、县(市、区)建设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评估、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训及健康指导服务。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资源,建立基层体医融合健康服务站,提供常态化健康监控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康促进和科学健身服务机构。

3.建立运动健康和康复专科门诊。在自治区三医院建立运动康复和科学健身专科门诊,推广体育治未病干预方案和运动养生保健方法,开展体育康复医疗、功能训练、体质健康促进等。加强体育治未病与中医康复医疗方面融合,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在全区14个市的重点医院建立运动康复门诊或科室,充分发挥体育治“未病”与“康复”的健体功能,将医疗的“治”体与体育的“复”体有机结合。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社会医疗机构和健身机构开展、提供运动健康和运动康复指导服务。

4.加强体育与医疗设施融合。完善城乡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充分开发城乡空间承载体育元素的潜力,将体育设施与城乡建设、教育、园林、旅游、文化、养老、农业、医疗场地设施相衔接在体育公园、体育小镇、体育综合体、体育休闲农庄等融入医疗卫生软硬件设施鼓励公共体育场馆配设运动健康促进站点,在运动场所配备简易医疗设施。鼓励各地在健身健康场地配置贴近百姓需求、智能化、高品质医疗康复设施、慢性病康复设施;在公园步道等体育场所设置运动健身短视频、警示提醒标语,宣传和告知群众科学运动,防患运动伤害于未然。结合健康社区、健康村镇、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体医融合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健康文化长廊等设施

5.推进体医组织融合。探索建立体医融合型社会组织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与医疗卫生、养老、民政等社会组织对接,推动健身与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形成“部门联合、组织联手”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强体医融合型社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以及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工作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体医融合工作的领导,加强体医融合社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完善体医融合的组织支撑体系。

(二)建设和管理体医融合人才队伍,丰富体医融合服务科学体系

1.加强培养和管理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以骨伤科医生、康复科医生以及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为对象,在卫生系统培养一批能开运动处方的医生。重点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好医疗处方和运动处方,鼓励其兼任全民健身志愿者,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运动健身。实施中医师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鼓励和支持健康管理师、保健调理师、康复治疗师等学习、掌握和推广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运动处方。建立体医融合复合型专家库,实行动态化管理。

2.开展体医融合交叉培训。在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中,增设科学健身、运动康复课程。在体育部门开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以及科学健身知识内容。将体医融合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防护师、健身教练、退役运动员、体育院校毕业生培训和技术等级考核评定内容,推动其由健身指导向健康指导转变,为广大健身群众和慢性病患者提供科学锻炼指导服务。

3.加强体教、医教协同,共同培养体医融合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医学院校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等体育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康复师、运动处方师。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医学院校、体育院校根据社会需要,申报和开办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等专业,培养复合型后备人才。

(三)大力开发和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项目,丰富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

1.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共同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将国民体质测试项目纳入各级医疗机构体检项目,并将国民体质测试结果纳入体检报告指标体系。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社区、进乡镇村活动,为各年龄段的幼儿、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开展国民体质检测活动,完成每一个样本的检测并将数据归档,动态掌握我区各类人群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出运动处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各市、县(市、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

2.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加强各地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为体育、卫生部门提供全民健身和国民健康综合数据分析及决策依据,为健康广西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探索医学检查和体质测试结果整合,建立个人全生命周期“体质+健康”数据库。

3.研发和推广运动处方。组织自治区级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基地、自治区体医融合研究实践基地、自治区级体医融合示范项目单位研发和推广运动处方。鼓励和支持高校、医院、科研及康复养生机构、健身培训机构和体育项目协会研发并推广运动处方。重点研发和推广糖尿病、高血压、亚健康、肥胖症及特殊人群五大项目指导性运动处方。在大样本实验和科学研究基础上,建立具有广西特色运动处方库。

4.开展和推广健身运动赛事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开发和推广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特色运动健身项目,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操等简便易行,对场地空间要求不高的“一平方米”健身项目。将体医融合纳入“广西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活动”等活动的内容。

5.开展城乡居民健康干预活动。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制定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依托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和市、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点体医融合服务中心、站点等机构,将运动干预措施融入青少年近视防控、营养健康干预、脊柱侧弯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探索体医融合纳入基层健康管理和预防体系,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健康服务,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与个性化健康干预融合。

(四)建立和完善体医融合协作和管理机制,为体医融合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1.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各级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体医融合办公室,由体育、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开展联合调研,商议重大问题,激励惩罚督查评估等工作,齐心协力抓好体医融合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体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等协调机构的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体医融合工作。

2.制定体医融合服务规范和标准。足彩胜负彩、体育局联合制定《广西医疗机构体医融合服务规范》,明确和完善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在建立、服务管理和评价的规范和标准。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研制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训教培训和认证办法等制定运动处方规范和标准。

3.积极探索服务收费机制探索国民体质监测和运动处方服务收费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将条件成熟、疗效明显、符合规定的体医融合服务项目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或纳入医疗健康保险支付范围。

(五)打造“互联网+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智能化平台,提高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水平

1.搭建“体医融合+互联网”服务平台。各级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开发、利用PC端(电脑端)、手机端以及利用各类媒体开展不同形式的体医融合相关知识的推广教育,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体医融合服务云,整合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和健康体检数据源,建立居民健康与健身档案库和科学健身大数据平台;依托体育、医疗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资源,搭建广西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与“爱广西·体育健身平台”、“中华乡村e康工程” 、“贵港数字健康共同体等进行对接,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电子体质与健康档案全覆盖。针对社会需求,支持和鼓励各级健康医疗机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点)开发、购买和推广运动促健康的技术和支持工具、软件,提高体医融合服务的可及性、高效性和便利性。

2.积极开展远程化会诊与健康管理推动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接,为运动风险评估及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依据。依托云平台、透明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利用电脑终端、移动终端进行就医诊断、健康信息采集和传输,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数据查询和在线支付等服务,实现移动医疗探索与尝试,探索开发智能化的慢性病跟踪随访和监测管理客服端等。开发体质健康测试、运动风险评估和健身服务等网上指导系统,实现在网上下单可获取服务的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导服务。

(六)发展健康康复产业,促进健身健康消费

1.促进体医产业与旅游、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农业、扶贫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以及南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贺州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桂北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北部湾国际滨海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等建设,推动具有广西山水资源、人文优势、民族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发挥体医融合多元功能,把“体育扶贫”、“健康扶贫”工作做实做深,使边远乡村群众获得更多优质的健身健康服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等,设计开发健身休闲和体育赛事项目旅游产品和路线。

2.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服务机构和项目。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养生康复、运动健身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每天投入一元钱,体质监测一整年”健身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运动康复项目,打造一批健身培训、康复养生知名企业和品牌项目。鼓励发展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预、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在区内举办高水平体医融合工作会议、学术研讨和产业发展峰会、展会,凝聚体医融合社会共识,推动体医融合政策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展运动康复培训与国际交流,发挥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足彩胜负彩等机构作用,开展体医融合高峰论坛,传播和交流体医融合成效。

3.鼓励和支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产品。鼓励和支持各单位、组织研发、应用体医融合核心技术和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推广穿戴式、便携式、非接触式采集健康信息的智能化健康管理、运动健身等电子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和推广具有柔性控制、多信息融合、运动信息解码、外部环境感知等新技术的智能康复辅助器具。

(七)开展科学健身知识传播和宣传行动,提升居民科学健身素养

1.加强科学健身的理念融合。将“体育治‘未病’”“运动是良医”“体育锻炼让健康寿命更长”等理念融入各地各单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卫生健康教育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体育健康观,形成体育生活化的社会氛围,提升民众健康素养。将体育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健康城市等评选体系。将科学健身与广西地域文化、城市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结合,推出一系列群众喜爱、贴近生活、丰富多样的科学健身主题作品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树立科学健身典型使全民健康新理念深入人心。

2.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设全民健身栏目,举办讲座论坛,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画),出版图书、音像制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每年“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广西体育节、8月8日全民健身日及各类健身健康主题活动,科学传播健身健康知识,广泛传授健身健康技能。建立居民科学健身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举办各类线上和线下科学健身学习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

3.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实行工间健身制度。编制发布《广西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指南》。遴选建设体医融合知识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宣传基地。体育部门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体医融合促进健康系列巡讲、“体医融合科普讲堂”、“社区运动干预慢病”等各类运动促健康活动,推广促进“体医融合”服务健康发展。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各级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切实重视体医融合工作,加强工作指导,把体医融合纳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议事内容,各相关部门、单位和机构要按照工作职责,压实责任,形成高效工作的推进机制。牵头部门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其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按职责分工部署和开展工作。

(二)细化方案,强化成效。各级体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细化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实施,逐项将任务举措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政策落地见效。

(三)整合资源,保障经费。建立持续稳定的体医融合发展多元投入机制,统筹安排体医融合发展经费并加大投入力度。把体医融合与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身行动等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加强组织保障和经费。各级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相关的项目资金并开展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社会商业资金投资体医融合服务产业,为体医融合发展融资提供支持。

(四)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实施监管。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对支持和参与体医融合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结合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市、区)创建工作以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项目、示范单位评选工作,开展先进典型及示范单位和示范地区评选活动。同时,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推进情况督查机制,加强进度检查,强化对实施责任主体绩效评估,发挥绩效考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落实整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

附件:关于促进广西“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意见任务落实清单

?

自治区体育局 ?????????????????足彩胜负彩

2020年8月31日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