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区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民族团结创建

回放丨“广西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2023-05-30 17:00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于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16: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邀请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振林,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冯华清,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翚永红,介绍广西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广西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16:00


地点:广西新闻发布厅(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中心)


出席人员:


李振林 ?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


冯华清 ?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


翚永红 ? 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主持人:


韦翔 ?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16:00


韦翔: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我们举行的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四场,发布主题是“广西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振林先生,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冯华清先生,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翚永红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振林先生作介绍。


16:01


李振林: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拥抱时代、守正创新,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大力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铜鼓、壮锦、风雨桥、干栏建筑、兴安灵渠、花山岩画等民族文化瑰宝,创新开发系列文化和旅游产品,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以多元化方式弘扬好各民族优秀文化,民族文化影响力、凝聚力、软实力持续提升。二是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区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高于全国4.96个百分点,位居西部地区首位。三是积极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2022年11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自治区教育厅、民宗委联合命名了6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二、夯实物质基础,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920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行政村实现100%通广电光纤;全区111个县(市、区)全部通达高速公路。今年年底将实现市市通高铁。二是深入实施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边境16个村寨开展兴边富民创新推进试点;安排专项债券47.52亿元支持防城港、百色、崇左三市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20—2022年,自治区财政累计下达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性转移支付4475.17亿元,占全区的61.08%,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社会建设。2022年,广西GDP总量2.63万亿元,增长率为4.33%。全区农业增产增效,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连续三年增长;工业动能稳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服务业持续恢复,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更加夯实。


16:06


李振林:


三、夯实社会基础,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一是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载体阵地不断巩固。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多达163.66万户,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分别比2010年增长近30%和25%,“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在广西比比皆是。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2022年22个地区和单位荣获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年内有269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成功举办金秀、融水、三江、隆林四个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西林、凌云享受自治县待遇县30周年纪念活动。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班的核心课程,列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融入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全区从2022年春季学期起在八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程且不少于12课时。

四、夯实法治安全基础,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一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始终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制定实施4项自治区、6项设区市地方性民族法规,12项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7项单行条例,出台67件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囊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教育、壮瑶医药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各个领域,各族群众利益得到依法保障。二是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守好祖国“南大门”。多年来,全区未发生因处理涉及民族矛盾纠纷不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同志们,朋友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生命线、幸福线。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建好“四个家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形有感有效做好民族领域各项工作,阐释好、宣传好广西各民族“团结基因”,进一步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金字招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下面,我和华清、永红同志愿意就“广西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16:10


韦翔:

感谢李振林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16:12


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广西是如何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格局的?谢谢。



冯华清:



谢谢这位记者对广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关注。近几年,我们突出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两个重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既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又面向汉族和散居地区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一是纳入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班的核心课程,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课程。加强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创新理论学习宣传宣讲,在全区民宗系统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活动。组建由40名专家和7名特邀学者组成的新时代广西民族宗教工作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科大讲坛”,录制多期讲坛视频,在“学习强国”等多媒体平台循环播放。将领导干部上讲台和专家授课相结合,鼓励各市组建宣讲队伍,目前在全区范围已开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5000余场(次)。成立“石榴籽”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10期“石榴籽”学习讲堂。

二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全区各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活动载体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统筹谋划和教学研究,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经验做法获《学习强国》刊发推广。举办广西“青年大学习”知识挑战赛暨全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赛,全年不间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团、队日活动,举办“石榴花开青春梦”同心营和“广西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一指标纳入2022年度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

三是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开展“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在全国首创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国旗工程”,1513个“国旗工程点”覆盖陆海疆一线,成为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守好祖国“南大门”的靓丽风景线。继续推动“同心文化载体”建设,完成1213个“同心文化载体”建设任务,将其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工作,有关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16:16


广西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请问我们广西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谢谢。



翚永红: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们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首先,坚持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谋划推进民族工作,加强党建对全区民族工作的引领作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全区各族人民“三个共同愿景”之一,作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今年继续把民族工作作为绩效考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保障民族工作体制机制运行高效。各设区市也积极探索创新“党建+”的模式,比如梧州市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建引领”融合发展;贺州市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机制完善、坚持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防城港市积极构建“海边山党旗红”党建品牌,大力打造“百里边关红”“千里滨海红”“万里万山红”特色党建带,推动了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第二,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2022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自治区政协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由2021年的40个扩展到现在的51个,各部门共同做好民族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

第三,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多形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实施跨层级跨区域挂职锻炼计划,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当前,全区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比例达43.3%,略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我们还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建设,着力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比如,南宁、柳州等市民宗委增加了机关行政编制,桂林、钦州、贺州等市成立了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设立了首个乡镇级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等等。通过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16:19


南宁新闻网记者:请谈一谈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村寨在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面发挥的作用。谢谢。


翚永红:


多年来,广西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并重,挖掘、传承和创新并举”的原则,树立“典型示范,以点促面、彰显特色、有序推进”的思路,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元参与,民族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按照“特色民居、优良环境、特色产业、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五位一体’”保护发展模式,培育和打造了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截至目前,广西全区共有137个村寨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56个村寨评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一是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试点,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由自治区民宗委牵头,联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局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全区遴选20个民族特色村寨作为试点,打造出一批乡村产业振兴、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样板标杆。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个试点,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马山县推广“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模式;金秀瑶族自治县让特色村寨“富”起来、“美”起来、“旺”起来、“聚”起来;兴安县“华江九寨”成功引进60亿元的休闲康养旅游项目落地,清风浦上等一批高端民宿入驻营业,旅游及“三产”收入超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

二是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新试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村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改善当地的就业状况,增加各族群众收入,推动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各地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活态遗产、体验项目,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民俗传承、风景融情,让各族群众直观感受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试点村寨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示范园地。


16:25


央广网记者: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请问我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方面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李振林:


感谢这位记者对我们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关注关心。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视察广西时赋予我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崇高政治荣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全区当前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1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34个。

一是不断深化内涵。坚持呼应时代主旋律,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融”的鲜明导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纲”和“魂”,贯穿到创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载体。着眼夯实基础,每年在各级各领域培育、打造示范区示范单位。进一步修订完善创建工作评审命名管理办法和测评指标,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进乡镇、进机关、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的不同行业,分领域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

二是不断丰富形式。在创建工作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把八桂大地“团结基因”阐释好、宣传好。落实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散居地区、城市与农村、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三个并重”,针对不同区域和机关、乡镇、学校、企业等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实行不同创建模式,并开展楼宇、科室、岗位和家庭等创建“细胞工程”。把创建工作指标作为绩效考评共性指标,将示范评审命名范围拓展到区直和中直驻桂单位、设区市,推动创建工作全社会、全域性开展。对创建成为全国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设区市、县(市、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奖励,2022年以来,有4个设区市、25个县(市、区)获得奖励。今年自治区将继续评审命名约3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并向国家民委推荐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评审对象。

三是不断创新方法。既抓阵地建设、又抓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各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民族之家和1213个“同心文化载体”的作用,既抓线下、又抓线上,大力拓展线上创建空间,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打造线上创建活动品牌,推动创建融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既抓全面、又抓典型,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础上,51个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结对挂点打造6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试点开展1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市、区)创建,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树立了一批彰显时代风貌的新典型。


16:31


东盟头条记者:请问我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进展情况和工作实效如何?谢谢。


冯华清:


2022年以来,我区根据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10部委“三项计划”(即,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工作部署,制定“三项计划·桂在行动”3套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较好效果,促进了我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三项计划”深入人心,群众认可度高。“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各项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地各级主流媒体、各部门有关宣传平台,深入进行宣传和阐释,推送信息报道2000多条,让“三项计划”目的意义、功能作用、活动项目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引导全区各族青少年开展主题交流、社会实践交流、志愿服务交流和“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活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双向交流就业创业,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采取注入新内涵、打造新路线、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用好新基地等主要举措,有感有形有效,各族群众喜闻乐见。

二是各部门积极主动,干部群众参与度高。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民宗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和旅游厅、公安厅、国资委、工商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围绕“三项计划”细化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做好宣传引导,狠抓工作落实。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积极参与落实“三项计划”有关项目。各相关部门、行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投入到活动中来。例如,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场馆充分发挥宣传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作用,成为各族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场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十分喜欢的一个活动;桂林市象山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深受各族群众好评。

三是各项计划协同推进,社会关注度高。自治区成立“三项计划”协调小组,统筹推动工作落实。把“三项计划”作为对设区市绩效考评共性指标之一,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市、区)创建测评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权重达20%。在各个校园里,“每个同学都参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成为时尚,全区各地开展不同类型的青少年交流活动15000多场次,各族青少年参加人数达660多万人次。“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支持、帮助和推动50多万各族群众就业创业,特别是开展了“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今年春节率先开出全国首趟“点对点”返岗务工专列,第一季度开行专车专列3570车次,直接送工近17万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方面,在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举办“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活动1000多场次,区内外数以万计各族群众踊跃参与;仅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区就累计接待游客2892.3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8%,比2019年增长53.4%;实现旅游收入205.48亿元,同比增长91.8%,比2019年增长45.1%,各族群众通过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十分活跃。


16:38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请问我区在推动这项工作采取了哪些具体的举措?请您详细介绍,谢谢。



李振林: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是党中央基于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迫切需要而提出的决策部署。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从几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民族工作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开展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成功经验、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理论与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完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路径研究等重大课题,与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开展学术攻关,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前沿阵地作用,引导学界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在《广西民族研究》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栏目,为成果发表提供集中展示平台。积极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为编写《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提供广西史料。通过全面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深入总结广西民族团结经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的成功实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二是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科体系。依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一级博士点学科优势,充分整合相关学科团队力量,在广西民族大学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硕士、博士招生方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端人才培养,目前,共招硕士生45人、博士生19人。同时,积极探索高校课程设置,如广西民族大学在本科生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识课,在研究生中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历史》等课程,强化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三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新型智库建设。支持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目前全区共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0家,其中6家为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和民宗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自2021年以来,各基地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凝聚力量,多次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在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刊发理论文章和咨政建议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等方面充分发挥智库平台作用。


16:42


华声晨报记者:请问广西在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做了哪些举措?谢谢。



翚永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决策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扎实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四史”等宣传教育,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营造致敬楷模、争做模范的社会氛围,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做好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逢十周年庆祝活动线上线下宣传,引导各族人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五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是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研究起草关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落实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文件。加大中华文化展示力度,分批分类对全区重点博物馆展陈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今年更突出“走出去、请进来、上下联动”的特点和亮点,举办了系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活动,赋予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新活力与更深层次意义。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加大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打响特色品牌影响力,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

三是聚焦重点,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发挥学校作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作用,开展推普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乡村普通话普及水平。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力度,率先开展县域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建设,建成全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数据平台。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推进民族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组织修订中小学壮语文教材15种、新编30种。

四是用好载体平台,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氛围。修订相关测评体系及操作手册,发挥动态管理机制作用,推动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推动各级单位结对共建,丰富活动形式内容等方式,因地制宜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紧跟时代潮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科普文化进万家”“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提高群众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引导农村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文体娱乐活动,促进乡风文明。


16:47


韦翔:

感谢三位发布人的回答,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宗委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